我如何從0開始,打造14種多元收入?

Hello~我是Nicolle,你可學苑的創辦人和你Ker這樣說Podcast主持人,同時也是《矽谷傳說臥底報告》和《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的作者,目前是一位全職經營個人品牌與自媒體的創業者,也是一位個人品牌教練,此時此刻(2023年底)正在邁入第二年的里程碑。
【 用聽的 】收聽本文 ↓
2022年,我做了一個很多人都覺得瘋狂的決定——辭掉了矽谷Meta那份高薪、穩定的工作,跳進一人創業的未知世界。從月月穩定的薪水,變成收入有大小月之分的創業生活,一開始我真的超不習慣,甚至也會擔心:「我真的能撐得下去嗎?」
不過,我選擇不讓自己陷在恐慌裡。相反的,我靜下心,盤點手上的資源、策略性培養技能,並持續投資自己和事業。不到一年,我竟然成功建立了超過10種的收入管道!現在的我,一天工作不到三小時,帶著筆電、有網路的地方就是我的辦公室。我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探索世界、享受生活。
你或許很好奇,我如何在短時間內建立那麼多元的收入模式呢?當中的秘方很簡單:建立在持續性的努力和策略性的規劃之上。

首先,先來盤點一下我目前的14種收入管道吧:
主動收入:個人品牌60分鐘線上諮詢、個人品牌一對一教練課程、個人品牌一對多教練課程、業配、團購、Podcast廣告、演講、雜誌專欄稿費。
被動收入:房租、美股股利、書籍版稅、聯盟行銷、小型線上知識型產品、聽眾打賞。
這些獲利來源一部分是主動收入,另一部分則是被動收入,大多數都是這幾年我靠著個人品牌累積的複利效應所為我帶來的成績。你可能會好奇:這麼多收入管道,我是怎麼開始的?其實,秘訣只有三個步驟——「盤點資源」、「策略布局」、「持續創作」。
現在便來拆解我是如何做到的:
1. 盤點自身資源:
這趟旅程開始於自我評估,我靜下心問自己:「我擁有什麼技能、經驗和資源?」重點在於這不僅僅著眼於現有的能力,還要探索「未來的可能性」。我是廣告系畢業,曾在品牌管理和行銷領域累積多年經驗,那為什麼不把這些專長轉化成能幫助他人的服務?於是,兩年多前,我開始在網路上分享個人品牌和內容行銷的知識,並且推出諮詢和教練課程。
結果不到一年,就輔導了上百位創作者和微型創業者,幫助他們找到定位、建立品牌,甚至實現穩定獲利。當市場開始認可我的專業後,我持續拓展自己的影響力。我接下演講邀約,並開始為「天下雜誌換日線」和「關鍵評論網」撰寫專欄文章。這些文章就像種下的種子,透過SEO持續被搜尋、被看見,為我帶來長期的影響力和額外收入。
2. 持續創作
我相信「內容是信任的橋樑」。無論是Podcast、社群貼文或部落格文章,我都努力地持續不懈創作,並專注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形成了內容創作的複利效應。這份堅持,為我帶來了更多合作邀約和學員加入,形成了收入的正向循環。
3.主動開拓被動收入
我進一步去思考我的經驗是否能轉化為可能的收入來源?於是我寫了兩本書:《矽谷傳說臥底報告》、《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書籍版稅便成為我穩定的被動收入。另外,我主動和一些線上課程的經營者和知識型產品談合作,幫他們推課程,由於是長期的合作,我便透過聯盟行銷的方式輕鬆賺進被動收入。
⭐️免費下載「5個秘訣,讓你的個人品牌脫穎而出」講義

4. 持續優化主動收入來源:
當我開始發展個人品牌教練事業時,最初的服務形式是60分鐘的一對一諮詢。這是我探索市場需求、了解受眾痛點的起點,但隨著事業成長,我逐步將服務升級和優化,最終發展出一對多小班制教練課程,不僅提高了收入效率,也讓學員在互動中得到更好的成長。以下是我在這個過程中採取的策略與思維:
階段一:60分鐘一對一諮詢
目標:市場測試、理解學員需求、建立個人品牌信任度
策略:
- 深度傾聽與資料收集:
- 每次諮詢後,我都會記錄下學員遇到的困難和提問,分析其中的共通性,以便找出核心需求。
- 例如,很多學員對於「如何明確個人品牌定位」感到困惑,這讓我後續課程的設計有了方向。
- 調整價格與需求檢測:
- 起初價格較低,以吸引更多人嘗試。
- 隨著口碑累積和需求上升,逐步提高諮詢費用,以篩選出認真、有高度需求的學員。
- 內容創作與口碑行銷:將諮詢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轉化為內容主題,透過Podcast和社群媒體分享,吸引更多潛在學員。
成效:
- 在短期內累積了數百位學員,建立了市場信任。
- 清楚辨識出學員在品牌經營中的「定位不清」「缺乏策略性內容規劃」等痛點。
關鍵洞察:
- 一對一模式雖然能提供高度客製化服務,但受限於時間和體力,收入成長也遇到瓶頸。
階段二:一對一十週教練陪跑課程
目標:建立系統化教學、提升客單價、提供學員更深度的轉化
策略:
- 課程結構設計:
- 將一對一諮詢中歸納的重點問題,整理成系統性課程模組。
- 課程分為三階段:品牌定位、內容策略、商業模式設計,讓學員有明確的進步軌跡。
- 提升價值感與信任感:
- 將「60分鐘諮詢」改為「十週教練課程」,強調陪伴和深度指導。
- 設計「作業檢視」和「進度追蹤」機制,確保學員能落實學習內容。
- 價格策略:高單價策略,突顯服務深度與價值。
- 成功案例分享:收集上完課的學員成功轉型案例,透過社群分享,建立社會認證(Social Proof)。
成效:
- 收入顯著增加,年收入破百萬。
- 學員成長成果顯著,許多人成為忠實推薦人,帶來更多新客戶。
關鍵洞察:
- 一對一課程雖然更有深度和價值,但仍然面臨時間投入較高的挑戰,而且隨著口碑的傳開,報名人數愈來愈多,我漸漸感到力不從心。而意識到是時候調整商業模式的時候了。
⭐️延伸閱讀:不要兼差、不要斜槓,如何靠被動收入養你一輩子?

階段三:一對多小班制教練課程
目標:提升時間效益、促進學員社群互動、建立可持續成長的商業模式
策略:
- 學員共學機制:
- 於是在去年,我將教練課程從調整為一對多的模式,維持每班15人以下的小班制教學,不但能有深度,還能創造「同儕學習」的正向循環。
- 引導學員在課程中彼此分享經驗和挑戰,增加學習動力和實戰交流。
- 教學模組標準化:將原本一對一課程中反覆教學的知識內容製作成線上課程影片,而由每週的QA直播課程中專注於互動和答疑。
- 社群經營策略:成立學員專屬的臉書共學社群,提供課後資源和持續互動機會,建立學員的長期黏著度。
- 價格與行銷策略:小班制課程的價格雖低於一對一教練課,但由於參與人數增加,總體收益明顯提升。
成效:
- 單一課程的收益提升 3-4 倍。
- 學員彼此激勵、成長速度加快。
- 我個人的工作時間減少至每日 2-3 小時,仍能維持穩定的收入成長。
關鍵洞察:
- 小班課程結合社群經營,讓教練課程能從「單次交易」轉為「長期關係」。
透過從60分鐘諮詢到小班制課程的轉型,我的教練業務逐漸由「時間換收入」轉變為「知識複利」。這不僅讓收入規模提升,更讓我有更多時間投入創作、旅遊和陪伴家人。
5.以資產創造收入
在我14種的收入來源中,你或許注意到有「房租」這一項,這是我少數並非透過建立個人品牌而得到的獲益。當中的關鍵策略在於「以資產創造收入」,也就是錢滾錢,從剛入社會開始,我就意識到不能僅僅是從勞動所得中獲得收益,還要聰明利用資產本身來增值。
於是,我有策略與計畫地在投資房地產,這當中又分為短期租賃和長期租賃,例如我在美國Austin的投資房,由於地段位於許多科技公司的附近,吸引了大量商務旅客。因此我是採用Airbnb短租模式出租,因為短期租賃的租金回報率比長期租賃更高。為了減少管理負擔,我委託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負責房源維護和租客管理,確保租賃流程的順暢與專業。
而我在加州的投資房,原本是自住房,地處住宅區,因此轉為長期租賃模式。這樣的方式提供穩定的每月現金流,並且管理需求較低。而且長期租賃讓我能夠等待房產的價值逐步升值,實現長期資本增長的目標。
為了進一步優化投資回報,我也密切關注市場利率的變動。例如,在前幾年美國利率較低時,我選擇重新貸款,成功壓低每月固定貸款支出,從而提高房地產的租金收益率。此外,我也涉足住宅區的新建案投資,這類項目雖需更長的資金周轉時間,但未來的升值潛力值得期待。

投資自己是穩賺不賠的
在開拓多元收入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情我認為非常重要,就是要不斷學習與投資自己。比方說,我把錢投入在自己的事業上、定期閱讀專業書籍,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參加培訓課程或找教練。這些投入都能提升我賺錢的能力,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這樣的持續學習讓我能在原本深耕的領域繼續有好的表現,並為我開拓未來新的收入來源,並為這些不同的收入來源增加價值。我一直深信,在沒什麼資源、沒什麼錢的階段,最應該投資的就是你自己。
⭐️延伸閱讀:從0到破萬追蹤者,我在經營自媒體上學到的3件事!
結語:
我在開拓這些多元收入的初期,也磕磕絆絆,遇到很多困難,但我一直秉持著持續觀察與調整策略、堅持不懈。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證明我有多厲害,而是想跟你證明一件事: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逐步規劃可被執行的斜槓收入。關鍵在於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多累積自己的人脈資源、技能資源、知識資源,發展多元技能和思維,並堅持追求目標,這是你能否把第一桶金翻成十桶金的關鍵。
只要你懂得掌握自身資源、不斷投資自己與多方嘗試,我相信,你也可以逐漸開拓出自己的多元獲利模式!
⭐️如果你想打造可獲利的個人品牌事業,歡迎跟我預約免費30分鐘個人品牌健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