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內疚感?你的心中,是否埋藏說不出口的對不起?
在你的人生中,是否曾有個過不去的坎,可能因一時情緒激動,在不經意間對親近的人說出傷人的話,導致心中一直存在著內疚感?或者,在與家人的互動中,不小心被言語刺傷,導致關係破裂,卻久久等不到對方的道歉?這些深埋心中的內疚感如何才能修復?我們又該如何療癒自我?
這集邀請到專業心理師洪培芸,擁有超過 15 年豐富的臨床經驗,最近更推出了第 5 本書《療癒內疚》。作為資深心理師與作家,她將深入探討這個難以啟齒卻普遍存在的「內疚」議題,為我們提供寶貴的見解與實用的建議。
🔸本集來賓資訊:洪培芸 Facebook
📍【訪談綱要】
為何會對「內疚」這個主題產生興趣,並發展成一本書?
在我出版第二本書《微笑憂鬱》時,曾經上過蔡詩萍大哥的節目。專訪結束後,我們聊到了「內疚」這個話題。蔡大哥建議我寫一本關於內疚的書,因為這是一個較為隱晦的主題,涉及到人們因傷害他人或隱藏某些行為而感到內疚的情感。他建議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描述這些情感,我當時把這個提議放在心上。
兩年後,《親子天下》的編輯在一次訪談後,詢問我是否能把這個主題發展成一本書。我驚訝地發現,兩年前的建議和這次的邀請再度出現在我面前,似乎命運正呼喚我將它實現。內疚確實是個少人談及但深植於內心的情感,包含著許多人的對不起、後悔與遺憾。因此,我覺得這是個極好的機會,可以針對「內疚」寫一本能夠幫助他人的書。
書中有沒有哪個故事特別觸動你,並影響了你對內疚的理解?
在我近15年的臨床心理工作中,加上我的生命經驗,我觀察到一個關鍵問題:許多人內心早已後悔,卻無法開口說出「對不起」。
問題在於,當對方沒有親自道歉時,多數受傷者會緊扣過去的記憶不放,影響彼此的互動。我在書中的一篇文章《過年的逃避》中提到這一點。每到過年,許多人會因返鄉而焦慮,尤其與原生家庭有心結的人,回家可能要面對父母的責備或糾紛過往的互動經驗,這常使人感到極度焦慮。
我觀察到,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親子關係中,而是普遍存在於各種關係中,尤其在「時日不多的時候」。晚年時,你或許會從某種方式得知對方其實很內疚,但他們從未當面告訴你或以行動表現出來,這使大家停留在過去的陰影中。
對於感到內疚的人,你建議他們可以從哪裡開始療癒這種情緒?
我認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 如果你曾經傷害過他人
如果你過去讓他人受傷,是否能親自道歉,並解釋當時的情況,讓對方理解你的立場?如果難以開口,也可以試試看間接的方法。例如,寫卡片、送小禮物以表達關心,有時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改寫對方對你的印象。如果對方第一時間收到,沒有什麼反應的話,你也不需要灰心,因為這是可以慢慢累積的。如果你對某件事情深感後悔,但已無法向當事人道歉,可以考慮不要讓這份悔恨啃噬自己。你還可以透過幫助與你有類似經歷的人,分享你的故事,讓他們在還有機會時處理這些問題。 - 如果你是被傷害的一方
所有曾經受過傷的人,你可以問問自己,對方是否真的那麼十惡不赦?他的確傷害了你,這毋庸置疑,我們也不需要去幫對方美化,可是如果我們能夠稍微去鬆動,對這個人可恨的認知,其實自己心中的痛苦也會相對的減輕。如果你有勇氣,主動選擇原諒對方並跨出這一步,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回應。
在面對內疚時可以通過自我同理來幫助自己,有什麼建議或技巧可以培養自我同理心?
你不妨去思考,「如果同樣一件事情發生在好朋友身上,你會怎麼去陪伴和安慰他?」
你應該會想去鼓勵他並對他說:「其實你就好好面對,該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其實你可以對自己好一點,我們也會陪著你。」其實你只要能夠發展出所謂的好友視角 ,不管是從所謂的認知心理學、後設認知發展、第三者視角,這都是一個很棒的自我同理方法。
在你 15 年的臨床實踐中,你遇到最常見的內疚議題是什麼?
最常見的是親子關係。
通常來診間比較多都是媽媽,可能當初對女兒管教過嚴,所以女兒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或者是後來沒有往來等等。其實他們會來談,當然不是來訴苦的,雖然會很後悔、痛苦,可是在這一段母女關係中,他們會去想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
本集結語:
內疚是人們心中深藏的情感,有時來自我們無法開口的對不起,有時來自未曾聽到的道歉。這些未解的情感往往對我們的內心和人際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這集《你Ker這樣說》中,洪培芸心理師憑藉她15年的臨床經驗,為我們提供了深入的見解和實用的建議。無論你是曾經傷害他人,還是自己被傷害,理解與處理內疚感,都是一段重要的心靈旅程。讓我們學會正視內疚,勇敢表達,或是選擇原諒,在關係的修復中找到自我療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