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準備好,就該行動!零海外經驗,邊走邊學的花藝創業之路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我們從小聽到大,但什麼時候才是真正準備好的時機?零海外經驗的Sylvia Cheng,在陌生的環境中選擇跨出舒適圈,創辦了Davia Bouquet,並經歷了各種內外挑戰。憑藉對花藝的熱情和「做了再說」的勇氣,她意外開啟了異國生活的新方向。

這篇文章分享當初她是什麼因緣際會來美國創業,如果你目前在異國生活,或正計劃出國,這一集將為你帶來思維和技術上的養分與能量。

【 用聽的 】收聽本文 ↓

當初是在什麼情況之下跟花藝結下不解之緣,甚至大膽的決定在美國創業

我從小就受到媽媽的影響,她天生喜愛花花草草,而這份熱愛也深深感染了我,讓我自然而然對美麗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伴隨著我一路成長。出社會後,花藝成為我在廣告圈忙碌工作之餘釋放壓力的最佳途徑。

當初來到美國時,我並未打算創業,而是先報名參加洛杉磯一家廣告公司的課程,希望能繼續在這個領域發展。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語言、文化、時差和健康等因素讓我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連帶影響了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我陷入低潮時,先生總會在週末帶我去花市,陪我看花、買花,因為他知道花藝能為我帶來慰藉。

有一天,他下班後送了我一把美麗的玫瑰花。當下我心血來潮,想起曾在台灣花藝課上學過的乾燥花技術,於是決定試著將這些玫瑰倒掛風乾,看看能否成功。結果竟然出乎意料地順利,當時我心中便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進軍美國市場的過程與選擇乾燥花作為創業主軸的契機?

我和先生開始進行大量的市場調查,發現美國主流市場仍以鮮花為主,鮮花販售處隨處可見,無論是超市、路邊攤或加油站旁,都能輕易購得鮮花。然而,我們也注意到乾燥花市場尚未飽和,甚至許多人並不清楚花朵可以乾燥保存。加上鮮花配送需冷藏並依賴隔夜運送,成本高昂,對剛起步的我們來說負擔過重。相較之下,乾燥花保存期限長,不需冷藏,且能透過網路行銷、寄送全美各地,於是我們便決定將乾燥花作為品牌核心。

在花材選擇上,我們發現市場上多為果實、草本類乾燥植物,玫瑰乾燥花相對稀少,因其處理過程繁複。因此,我們選擇乾燥玫瑰作為主打產品,希望憑藉其獨特性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Photo Credit: Davia Bouquet

創業路上的自我懷疑與自信重建

在創業的這段旅程中,先生始終是我最堅強的後盾。他對我的信任是品牌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我們的花店名稱「Davia」就是我和他的英文名字合成的,因為沒有他的支持,就不會有這個品牌。

他一直鼓勵我創業,讓我在美國有自己的興趣和事業。他從來不認為我必須沿著廣告這條路走,反而是我自己常常給自己施加壓力,懷疑自己是否該放棄在台灣辛苦耕耘的廣告生涯。但他看到美國的機會無限,只要敢去嘗試,就有可能發展出自己的事業。他還分享了許多成功的花藝品牌創辦人的故事,讓我明白很多人都是從家庭開始,慢慢成長到今天的規模。

我最需要的其實是自信,因為我性格上有些悲觀,對自己要求也高,只要沒有達到自己心中的完美標準,就會開始懷疑自己在做什麼。然而,在美國的生活讓我學會了自信的重要性。這並不是驕傲,而是要對自己和自己的產品有信心,這樣別人才會願意認可和支持你。

創業過程中,我也遇到許多挑戰,例如靈感枯竭、訂單減少,特別是去年疫情影響下,很多婚禮取消,導致業務大幅下降。但疫情也教會我,成功不必急於一時,對完美的追求最終可能傷害到自己的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身體狀況,才是走好每一步的關鍵。多虧我有先生的支持,我才慢慢建立起自信,讓品牌一路走到今天。

文化差異與市場洞察

我發現美國人對花藝的看法常常帶有一定的刻板印象,他們通常偏好大而澎湃的花束。這可能與美國普遍較大的居住空間有關,因為在大房子裡放一束小花就顯得不太合適。而且外國人的體型通常也比我們大很多。我自己身高只有155公分,很多時候我在抓花時就覺得花束已經很大了,但對一些客人或新娘來說,卻可能還是覺得小。

這些文化背景,比如居住環境和體型差異,確實會影響人們對花藝的需求。在亞洲,我們喜歡精緻、小巧的花藝,適合放在桌上或門上,因為我們的空間通常比較小。而在美國,客人對於花束的大小和數量的期待常常需要更多溝通。有時候,客戶會反映花束比他們想像中小,這讓我感到困擾,因為對我來說,這已經是相對大的花束了。

在美國開花店的過程中,作為一位亞洲女性,我面臨的這些挑戰非常有趣。我必須調整我的花束設計,確保在滿足客戶期望的同時,也不失去品牌的個性。這些經驗讓我學到很多,尤其是在如何平衡美學與成本之間。

另外,乾燥花的處理也非常講究。我曾經嘗試過各種花材,像是康乃馨和玫瑰。成功的關鍵在於捕捉花朵盛開的最佳時機,然後倒掛風乾。剛買回來的鮮花需要先喝水,讓它們達到盛開的狀態,然後才能進行乾燥。這樣才能確保最好的效果,否則花瓣可能會迅速變黃,無法使用。這一切都需要耐心和細心,才能創造出美麗的乾燥花作品。

Photo Credit: Davia Bouquet

創業的最大收穫與成長

對我來說,創業帶來的最大收穫是與人建立深厚連結。特別是跟美國客人的交流,雖然主要透過寫信和客服溝通,但也默默提升了我的英文能力。無論是網路下單的客戶,還是親自來上課的學員,我都非常珍惜這些關係。

這些客戶和學員願意跟我們聯繫,選擇我們的產品,對我而言都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支持。所以我全心全意投入每一束花的製作,確保每一堂課的品質,因為他們的支持對我來說是一種難得的回饋,這種溫暖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只有身處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

在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中,我也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無論是身心狀況,還是對花材應用的彈性。有些客戶可能對花材有不同的喜好,他們希望在乾燥玫瑰之外,還能搭配其他花材。所以我必須進行實驗和嘗試,平衡客戶的風格需求與我的品牌個性。這雖然具有挑戰性,但同時也是我成長最多的部分。

如果有海外的新手人妻或是人夫想要創業,你想要對他們說些什麼?

我覺得真的「做就對了!」

以我的經驗來看,不可能等到完全準備好才開始。當我有了創業的念頭時,我先生建議我試試看,但我一直想等所有細節都到位,比如logo、品牌色和包裝等等。事實上,要在短時間內準備好這些真的很難,也不可能一開始就完美。如果一直等待準備好再行動,可能會拖得越來越長,甚至最後都不會去做。

在創業的路上,很多事情都是邊走邊學的。隨著學習的過程,我們可以獲得經驗和靈感,讓品牌的呈現逐漸完善,接近理想的狀態。也因為我們是在海外,我建議大家多認識人。網路上有許多創業或職場相關的社團,參加這些社群能讓你接觸到不同產業的人,進行專業交流或結交朋友。對於在海外的人來說,這些聯繫和資源非常珍貴,因為在海外尋找這些機會比在台灣要困難得多。

我非常珍惜這些緣分,因為每次和不同領域的人交流,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總之,跟不同產業的人交往,讓我收穫了很多,我會繼續珍惜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