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職創業」:用實驗的心態闖關,反倒能享受過程的另一番風景

本文同步刊登於天下雜誌換日線

本文分享我不離職創業的心路歷程,希望能鼓舞不甘於只是上班族的你一些勇氣與養分。

人生的經歷就像捏陶土,你加進了什麼,加多少水和黏土,和當中的心思意念,都塑造了它的樣貌。不論最終的成品是好是壞,別忘了捏陶的過程就是最獨特的風景!

擴張舒適圈

不知你是否曾有這種感受——因為害怕失敗,所以決定不嘗試?有時會以能否達到「預想的結果」來衡量是否投入某件事情?在過去的幾年,這些想像真真切切阻礙了我改變與嘗試的腳步。

去年我總算稍微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接了兩場演講,分享我這些年「不離職創業」的經驗、我的個人品牌和 podcast 進入較穩定的商業變現階段,同時也放下了過於在乎外在眼光的心魔,寫下走出不孕與躁鬱症的故事

這些都是以前我不敢想像的「第一次」。

從小我就是個有自己想法、凡事求好心切的人,回顧求學階段到為企業工作,任何一個時刻,我希望每跨一步出去,都能帶我邁向更篤定的下一階段,內心渴求過程順遂、結果成功。

一步步用心計畫、認真謹慎的我,卻忽略了過程反倒是最有趣的享受。且讓我以嘗試內容變現和接下演講兩件事情為例,分享過去以結果為導向的自己究竟錯過了什麼?

經營個人品牌,從排斥到摸索變現的過程

在成立自媒體「矽谷,Bonjour!」的這條路上,原本我很排斥任何形式的商業合作,推掉了 9 成以上的合作機會,只想專注寫作。然而,我相信所有的內容創作者或個人品牌經營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耕耘累積後,必定會思考「變現」的問題——要不要嘗試變現?何時才能變現?以及到底如何有效變現? 

我也不例外,起初不肯嘗試商業模式是擔心:「這次合作成效不彰怎麼辦?」、「若粉絲讀者不習慣我這樣的嘗試,會有什麼不堪的後果?」,甚至「要是廠商不喜歡我的文章和照片,日後被列為黑名單怎麼辦?」我內心的小劇場實在五花八門。你觀察到了嗎?上述的問題都是預先幻想「可能」會出現的結果,這些想法反映的是自身的心魔。

圖/Shtterstock

事實上,這些情況後來一個都沒有發生。當我開始放下過去的思維模式包袱,用「實驗」、「探險」的角度來看待許多人、事、物,許多想像出來的限制和掙扎就不攻自破了。

延伸閱讀:6個「故意」兼職創業的原因

心態轉化的力量,用「送禮」的態度來準備演講

再來談為何睽違 5 年沒演講,今年我卻一口氣進行了兩場演講,並在寫文章的此刻,正準備今年第三場的講座。能夠站在台上演講這件事,對我而言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難度,畢竟回想小時後學校請來演講的人,幾乎都是某個領域功成名就,或享有高知名度的公眾人物。

因此,我有什麼成就、怎配分享自己不離職創業的經驗給其他人呢?所謂「成功的標籤」和迷思,描述的便是這樣的思路吧。年初在掙扎是否要接下面對超過 40 人的第一場演講時,我無意中讀到這句話:「就用送禮物的心態來看待演講這件事吧!」

美國溝通顧問大師彼得.麥爾斯(Peter Meyers),在他經典的著作《As We Speak:How To Make Your Point And Have It Stick》(成功都是說出來的)教大家不妨以「送禮」的心態來看待演講,就能輕易克服當中的恐懼。一開始只覺前所未聞,後來想乾脆死馬當活馬醫,於是我把「演講」這件事,當成「我是來送禮物給聽眾的」,送什麼禮物呢?比方讓大家了解:「不離職創業要如何開始第一步」。萬一有人不接受這份禮物?不要緊,別人喜不喜歡是各自的權利,我把禮物稱職地送出去就對了,總會有一、兩個人會喜歡這份禮物,覺得某些內容受用、有啟發,那麼這場演講就足夠了。

結果證明,我的分享打動了許多參加的人。會後隨即收到私訊:「尼可工作之餘可以經營如此成功的副業很讓我敬佩,也鼓勵我開始認真思考工作之外,我還能有甚麼樣的身分,謝謝妳的分享,收穫很多也激發很多思考!」

當我將想取悅所有人的結果導向心態,調整為只要有一兩個人有所共鳴,當作爬梳過去經驗和心得的一個機會,不但我的緊張瓦解了,準備演講變成極為享受的心流過程,也為個人品牌之路意外開啟了一個新的方向。

延伸閱讀:用熱情開創你的第二人生!不離職創業vs.斜槓主婦甘苦談

回歸企業、調整創業節奏的體悟

去年美國疫情爆發後,我曾短暫離開企業,嘗試全職發展個人品牌、「在家吃自己」,那段心路歷程紀錄在這篇文章。年初演講時有人問我:為何後來決定回歸企業,再次成為一名上班族,現階段採取「不離職創業」的方式繼續朝目標前進?

我的答案很直接:「因為夢想很豐盈,現實很骨感。」不是每一個創業者,都能在短時間將事業拉到一個能穩定獲利的狀態。原本我很天真,認為只要一天 8 小時,投注所有精力,就能打開獲利的渠道和變現的規模。實際上,脫離多年被雇用的人生階段,在家創業的那段日子,每天一睜開眼,我腦中都是:今天要寫幾篇文章、能停留在 podcast 排行榜上幾天,以及這個月還沒開單、該去哪裡找客戶?每天被這些瑣事追著跑的我,有時甚至迷失了我為何要出來創業這件事的本質。

「當你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其實是很冒險的。」於是當去年有一個正職工作的機會再次降臨,我只問這份工作能否讓我有成長學習的機會,就簽了合約。走了一遭之後,我體會到「不離職創業」對現階段的我而言是最快樂並能激發工作動力的方式。

全職投入內容創作、開發業務,和運用下班之餘的時間經營斜槓事業,這兩種模式帶來的效益取決於自身的掌控。用最有效率的方法把正職工作做滿做好,剩下的時間再依照自己的興趣投入寫作、主持 podcast 等工作,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多樣化,再次投入正職工作時反而更有熱情,這是很有趣的切換。因為有重新 refresh 的機會,我對兩者的工作內容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創意靈感。這段經驗的細節也可以在《你Ker這樣說》podcast 聽到。

除了上述的收穫,我離開企業後又回歸,調整心態和步伐繼續朝個人品牌創業之路前進,最好玩的地方在於──過程本身就是最有趣刺激的探索旅程。

免費下載:5步驟輕鬆找到你的品牌定位

人生如捏陶,過程就是最棒的部分

曾經的我,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因為狹隘的想法和恐懼,變得失落退縮,對自己產生懷疑,墜入漫長的自我磨難過程。享譽國際的心理醫師和企業諮詢顧問Kenneth W. Christian(肯尼斯.克利斯汀)在《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一書中說:「真正的敵人,正是你自己。

圖/Shtterstock 

這句話在漫長自我摸索的旅途上點醒了我:人生的經歷就像是捏陶土,你加進了什麼,加多少水、多少黏土,和當中的心思意念,都塑造了它的樣貌。不論最終的成品是好是壞,別忘了捏陶的過程就是最獨特美麗的風景。 


廣大的文字海,你找到了我!

歡迎到我的臉書矽谷,Bonjour! 和 Instagram跟我一起交流,不離職創業之所以好玩,是因為分享。

xo, Nicolle